盛夏西藏拉丁拉哨卡——
风中哨卡山花绚丽
■李学文
盛夏,西藏山南,寒意衰退。
海拔3500多米的拉丁拉哨卡,风温顺了许多。峭壁上,杜鹃花、格桑花悄然怒放,透着桀骜的品质。
关于盛夏拉丁拉哨卡的美,护卫在这儿的官兵最懂得赏识。正如一位诗人所说:“你未看此花时,花与你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才懂此花好色彩。”
倘若是仓促过客,雪域高原的美丽景色或许仅仅保存在手机里的一张相片。但当你将自己的芳华奉献给这儿,将人生价值放在为国戍边的天平上,当你将生命中最炽烈的情感日夜牵系着祖国的边防线,你看护的一草一木、一石一物,就都是会呼吸、会成长的生命。
对拉丁拉哨卡官兵来说,哨卡四季便是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,这儿的春秋冬夏,便是他们眼里最美丽的景色、最厚意的挂念。
开放山间的杜鹃花
“拉丁拉”在藏语中意为“风大的山口”,一年到头劲风刮个不断,拉丁拉哨卡因而又叫“风中哨卡”。
哨卡间隔团部较远,车行一趟需求大半天。从哨卡向山下步行不久,一片杜鹃花林开得绚丽。官兵们巡查途经那里都会流连停步,空闲时刻也喜爱去那里摄影留影,再用手机发给远方的家人。
“把哨卡最美的一面留给家人。”这是哨卡老兵常对新兵说的话。
这些年,一茬茬岗兵来了又走、走了又来,许多兵士没有告知家人:拉丁拉有多么悠远,这儿的冬季有多绵长。家人只知道,拉丁拉的夏天山花绚丽。
盛夏,哨卡周边的雪峰之上仍是皑皑一片,哨楼旁的两株松柏顶风耸立,那满布苔藓的树干尽显沧桑,见证着一茬茬官兵的芳华据守。
看护期望——
“看着种子冒出新芽,那感觉就像是收成了整个春天”
雪山南麓,山腰上露出了红褐色的土地和灰白色的巨石。再往山下走,可见溪流流动,树木绿莹莹焕发着生气勃勃。
海拔落差几百米,似乎就隔了一个时节。在驻扎山巅的岗兵眼中,山腰处的这片山林是一道值得咀嚼的景色。
“每天在观察哨上执勤守望群山,夏天风大的时分林木随风摇摆,特别像家园的林海。”列兵蜂文才从大兴安岭南麓来到哨卡。同样是大山,他觉得“这儿的山太静了,静得让守山的日子只剩孤单与孤寂”。
“年青的心需求来点热情‘火花’。”3年前,哨卡一下来了6名新兵。在老兵提议下,一场独出机杼的“斗绿”比赛开端了。
执勤练习之余,“斗绿”现在成了哨卡官兵们心心念念的“一件事儿”。尤其是刚到哨卡的新兵,纷繁投身其间,竞相献技。
本年夏天,哨长耿小强带着列兵蜂文才在哨卡邻近栽下期望之树
“‘斗绿’比什么呢?比的是我们的精气神儿,‘量’的是我们守哨的恒心。”上士王蒙画龙点睛了比赛的初衷。
他介绍,每年10月入冬,我们就在网上寻找花种和树苗,来年新年往后包裹运上山,再择日把种子栽种在花盆里。哨卡终年刮劲风,花盆里的这一抹抹绿意,就成了官兵日子中的挂念与期望。
到了盛夏,官兵们把自己精心栽种的“宝物”端出营房。比上一比,看看谁的苗长得绿、生得壮,还要选出他们心中的“绿冠”“花魁”;再拍上一张合影发给团部的战友打印好,悬挂在营房最显眼的方位。
上个月“斗绿”比赛,蜂文才种的一株多肉植物,获得了“绿冠”称谓,小伙子快乐得手舞足蹈。
这个“冠军”来之不易,花苗买来时,通过长途旅行现已打蔫,战友看了直摇头。蜂文才小心谨慎地修剪根茎、栽苗、洒水……直到本年3月,那株多肉生了根。
哨卡光照少,蜂文才买来植物补光灯,每天守时送上“阳光”。一个月后,它抽出了榜首株嫩芽。小伙子激动地在哨卡奔走相告:“谁说高原不能发明奇观?”
绿色在哨卡官兵的国际里,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神圣感。哨长耿小强说,“看着种子冒出新芽,那感觉就像是收成了整个春天。”
2018年,哨卡建起阳光棚。官兵们从山腰处移来几株松树苗,栽种在他们精心打造的“阳光之家”。
有爱的当地总能孕育期望。有了阳光棚遮风挡雪,小树用力扎下了根。树种活了,兵士们心里便有了一个来了不走的春天,小小阳光棚成了他们的美好驿站。
一米暖阳——
“人生总会阅历隆冬,但最美的时节不怕迟来”
哨卡邻近有座老旧的板屋,是40多年前榜首代守哨官兵建立的。
那时,这座板屋是他们家,也是他们的戍边“堡垒”。板屋过分粗陋,冬季漏风,夏天滴雨,他们常常修修补补,使这座板屋变得巩固。
老一辈守哨官兵住在高原板屋,书写着他们艰苦奋斗的故事。近半个世纪曩昔,这座老房子承载了一代人的芳华,它更像是一座丰碑。
“芳华不问西东,年月自成芳华。”经年累月戍守哨卡,官兵也学着长辈的姿态把芳华融入大山,和哨卡旁的板屋一道,成了景色中的一部分。
四级军士长王庆林15年前来到哨卡。守哨榜首年的苦,他浮光掠影。
那时,过冬取温暖煮饭的燃料,都是在山间砍的木柴。夏天食材单一,老兵带着他到山上挖野菜;大雪封山粮食供不上,吃上两三个月的罐头咸菜也正常。到了冬季,官兵们融冰雪洗菜洗碗,洗脸的水“循环使用”洗衣服。
“一向到了6年前,哨卡才通了长明电,3年前才有了手机信号。”王庆林说,曩昔想家了,晚上点上煤油灯,借着弱小的光线,给家里人写信。鸿雁传书,等收到家人的回信都是几个月之后了……
再苦日子也有甜,并且甜的滋味更逼真。
晚饭后,王庆林会和战友一同坐在哨卡旁的巨石上,仰视无垠的星空。多少日子是在相互扶持下度过的,多少解不开的“心结”是在星空下想理解的,他自己也说不清……直到今日,战友遇上烦心事还会喊上他一同,坐在石头上看星星。
“不知不觉据守高原15年,自己也没干啥大事。”王庆林一笑脸上的皱褶更深了。阻塞的环境,让他不善言辞。在许多同龄人愈加重视赚钱兴旺的年岁,他的眼里只需一座座雪山、一条边防线。
从前,王庆林最不肯提的事——便是自己的情感国际。
21岁,家人开端给他介绍目标。22岁,他和一个高中同学谈了2年爱情。后来姑娘去了上海打工,让他退伍跟着去上海,他拒绝了……
这次爱情失落的阅历,如一根刺扎进王庆林心里。“人在哨卡,通联仅靠一部电话,一封信能走一两个月……”不是他不巴望爱情,仅仅他有着“远方的无法”。
家人见他老大不小还独身,很是替他着急,每次打电话都催他“退伍回乡成个家”。他一听,也急了:“我就不信,咱边防武士找不到一个好姑娘!”
山风逐渐磨圆了石头的棱角,也让人变沧桑。又过了好几年,自己同学的孩子都开端咿呀学语了,王庆林仍是一个人。但他一向信任,归于自己的爱情,一定会像暖阳相同到来。
那“一米暖阳”,真的这样毫无预兆地照进了他的国际。
3年前的夏天,一位退伍回家的同乡班长打来电话,给王庆林介绍了一个女生。没想到,两人很快就牵手走到了一同。
榜首次碰头,他和女孩还有战友约在老家的一个小饭店。作为介绍人,那位同乡班长告知王庆林:“你有福气哩,人家姑娘自从那年看到了咱俩合影,就一向等着你……”那一刻,这个高原汉子热泪盈眶,感动地说不出话。
“人生总会阅历隆冬,但最美的时节不怕迟来。”现在,他们的女儿刚出生,现已33岁的王庆林总把妻子女儿挂在嘴上。他说,她们便是自己人生的暖阳。
王庆林为哨卡前的“戍边石”描红
生如夏花——
“你眼中的景色,胜过我所见过的全部山川与河流”
哨卡官兵的军恋,时而简略朴素,时而如夏花绚丽。
7月上旬,龚雪跨过数千公里,从重庆忠县老家来到哨卡省亲。这一次团聚,她和老公、中士周喻东现已等待了11个月。
几年前,亲属给刚刚大学毕业的龚雪介绍了一个“在高原从戎”的目标。龚雪没有想到,自己会由于一个人,爱上一座雪山,爱上边防。
榜首次碰头,龚雪就发现,只需提起西藏的雪山、提起边境线上那个叫拉丁拉的当地,这个帅气腼腆的中士就满脸振奋、精神焕发。
周喻东在家度假一个月,给龚雪讲了30天哨卡的雪,还曾发过一句“特肉麻”的情话:“你就像雪山住进我心里……”
比及周喻东归队,龚雪现已成了那座雪山的“迷妹”。
周喻东将拉丁拉哨卡的鲜花,献给来队省亲的妻子龚雪
后来,龚雪把雪山的故事讲给闺蜜听,我们都觉得她“被骗了”:拉丁拉底子仅仅苍茫雪山上一个不起眼的哨卡,山连着山,连路都不通;没有商场,没有电影院,乃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小学。
其实这个哨卡,也曾是周喻东刚来时做梦都想要从速脱离的当地。
周喻东说不清楚,是什么改变了他——或许是老兵数十年如一日的据守;或许是藏民视边防武士为亲人的憨厚;又或许是哨长每次巡查路上,常对他说的一句话:“这个当地,不是谁都能待得住的,就像那些树,冬季被大雪掩盖,但是一旦扎住根了,活下来了,就能长成最美的景色!”
龚雪榜首次到哨卡看望周喻东,他拉着她去看山下的杜鹃花;到远一点的草场,去看看藏民养的大羊羊羔,品味刚刚打好的奶茶;在落日下散步溪流滩边,采摘怒放的鲜花;看橙色的月亮,从哨楼后渐渐升起……
周喻东在山顶观察哨点执勤
周喻东对龚雪说:“我知道你去过许多当地,见过许多景色,但是这儿的美真的不相同,你渐渐领会,好不好?”
从此,龚雪留在了周喻东的美好国际。结婚后,龚雪像老公相同渐渐融入并爱上了这儿。
这次省亲,他俩去了更远一点的镇上,素昧生平的藏民会把牛奶、羊奶塞到她的怀里;去买东西,店家给她装得满满当当……
龚雪后来理解,这全部都是由于老公那身绿戎衣。
几年前,两人还在爱情时,有句电影台词,至今留在龚雪的微信朋友圈里:“爱你所爱,行你所行,遵从你心,无问西东。”
这一次团聚,听着龚雪又一次品咂着这句话,周喻东爱怜地摸摸她的头说:“在哨卡待傻啦?看来我得带你东南西北去逛一逛了。”
龚雪甜甜地笑了:“你眼中的景色,胜过我所见过的全部山川与河流。”
哨卡官兵的巡查路
相片由拉丁拉哨卡官兵供给